【实录】中国智造:再论实体经济——凤翔投资2019年投资人分享会图文实录(二)

  2019-04-30 本文章1309阅读

【主持人】: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从2015年到2025年10年间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基于我们凤翔实业资本的背景和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投资理念,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三位青年企业家来分享中国智造这个话题,他们分别是:深圳市朗恒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辉云先生、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速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牡丹女士、深圳市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林立女士。请三位嘉宾基于自己企业的实践经验,来谈谈在过去十几年当中,各位的企业是如何自发的走上了自主研发型企业的路?


第一位发言嘉宾是深圳市朗恒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辉云先生。朗恒电子在创业初期就明确拒绝能带来大订单的贴牌生产和大量低要求的客户,从零开始把企业做成自主国际品牌、自主设计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全球营销的行业领导企业,现在已成为全球知名,国内第一、国际第三的移动照明品牌。请苏总谈谈为何一开始就走上智造,路径选择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苏辉云】:我们公司研发生产用于户外运动、军警跟日常使用的移动照明设备,通俗来讲就是大家现在用的手电筒、头灯这样的产品。从2001年创业,2004年改做手电,到现在有15年了。做手电的源头跟岑亮是分不开的,2004年凤翔的创始人岑亮还在重庆读研究生,同时给我们做手电筒的研发。2003年我们在中国电商的先驱——易趣网,把手电筒卖给了发烧友岑亮并建立了联系,他作为一个理性的资深手电发烧友和我们探讨,我们能不能做自己的品牌手电筒卖向全球?于是我们基于创新、创造,选择了自己研发制造手电筒,这15年的创业历程,跟当时的初心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到我们的初心、或者使命感,我们通过围绕三个问题来谈。


首先,基于总设计师的背景。什么叫发烧友?肯定是相对狂热爱好并追求优质产品,所以一位发烧友做了我们的总设计师,要做就做高端的自主品牌。不死鸟就是凤凰,代表永恒、完美,英语Phoenix,古英语的写法叫Fenix,这就是我们的品牌名。


其次,我们是中国第一代电商大卖家,股东的IT背景,可以通过电商渠道把我们的第一批产品卖向全球。


第三,我们创始人团队是有梦想的,我们希望做一个在这个细分领域代表中国的世界一流产品。我们都是90年代的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想做自主品牌,不想给别人做代工,这就要求我们做很多知识产权方面的布局。虽然这个路途比较曲折,但最初的信念让我们一直坚持下来。刚才我听岑亮谈到各种策略,提到一个观点,没有一个策略是完美的,其他方面做选择也是,选择一些东西就会放弃一些东西,我们的选择是放弃低端的产品、贴牌的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当时能带来的量非常大,但这些短期的利益我们选择放弃了。


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初心,2005年推出的首款强光、时尚、轻巧、使用普通5号电池、概念“平民的法拉利”的产品,在当年9月就因其创新设计,被CPF(国际手电论坛,美国)评为“Theflashlightof2005”,并标上了行业“Milestone”的字样。创新是我们的内驱力。朗恒产品在全球热卖不是靠资金营销,而是靠全球的发烧友的口碑帮我们推动的。本着初心,我们坚持在这个细分领域,把小小的品牌做到了全球前三的位置,也算是让我们感到有一点点自豪的事情。


【主持人】:听完苏总的发言我也有一些感受,当初我们在筹备这个会议的时候,考虑到今天参会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企业主或者高管,这样的人血液里面有一种创新的基因和进步的动力在,所以我们挑选背景音乐的时候,花了一点心思,其中有《起风了》,映衬了最近的行情还可以;《少年》、《光阴的故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二位嘉宾是来自鸿利智汇的李牡丹女士,鸿利智汇起初是做LED封装的,在把LED主业做大做强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布局车联网,将车联网培育成第二主业。请李总跟大家谈谈鸿利智汇在车联网产品的研发、营销等方面有哪些创新?


【李牡丹】:鸿利智汇起初是做LED封装这个板块的,为什么布局车联网,是因为我们想做线上和线下的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我们以前做LED的时候布局了车灯,收购了谊善车灯、佛隽汽车,也投资了一些相关产业链公司,这是线下的产业布局。而网络科技是一个线上产业链,我们希望线上线下可以完美的结合起来,于是从2015年开始布局。我们通过一些互联网产品或者是其他获客途径,把流量引导到互联网上去。


车联网怎么做?我们围绕着学、买,用、卖这四个字做。


第一,我们针对用户的一些价值行为、价值习惯,从最开始的学车阶段就入手,做了车100的APP,把所有相关用户引导到平台上来。


第二,针对用户买车行为。我们和包括易车网、汽车之家等大型平台合作,通过我们平台购买新车的用户量一个月能达到40万。


第三,针对用户用车行为。我们主要是提供违章查询、加油卡、保险等服务,目前保险一年大概能做35个亿的保额;车主的买车、保险分期等贷款服务,我们一年能做200亿;车主用户衍生出来寿险业务,我们一年能做3.5个亿。


第四,针对用户卖车行为。我们平台做过研究,一个用户从买车到卖车的生命周期大概是在4年左右,4~5年时间就会换车,我们在这方面业务的合作对象包括人人网、瓜子二手车、优信二手车,我们希望把卖车的所有用户,导入刚才我说的这些平台成交。


这就是我说的整个生态产业链,我们希望把所有数据、用户串联起来。从买车开始到卖车结束,在这个产业链上越做越大。毕竟目前传统制造业的红利周期已经过去,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希望运用大数据做更深层次的用户服务,以前我们是传统制造业,现在我们希望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服务。


还有一点,现在鸿利智汇的大股东是泸州老窖,它也希望我们的两个主业都做大做强,大股东也希望做世界500强。


【主持人】:第三位嘉宾是来自深圳市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林立女士,尚荣医疗主要提供医疗专业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是中国医疗治疗类设备和医院系统集成领域的行业领导者,下面有请林总谈谈医疗系统集成行业的概况和尚荣的发展之路,尚荣在这个行业里面怎么脱颖而出。


【林立】:我先介绍一下自己,他们两位是创业者,我是职业经理人。我在医疗健康这个行业20多年了,之前在做药的企业,现在是在做医疗服务方面。


简单说一下我对这个行业智能制造的理解和我们企业的一些情况。像医疗医药健康行业,创新主要是在两方面:一是模式的创新;二是产品的创新。模式的创新主要是指运营模式的创新,提供给用户的服务体验的升级;产品像药品、设备的创新主要是核心产品的研发、升级。


尚荣医疗早期是做医院的洁净手术室,是中国最早做这类工程的企业,所以医院手术室的专业标准是尚荣主导制定的。在给医院做专业工程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机构来给医院做整体建设方案,我们逐步从做其中的一部分,到做医院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融资,再到装饰装修、医用工程、智能化、医疗器械的配置,到最后医院后勤托管,一步一步做起来,这是我们的整个发展路径。


最早做专业工程的是国外的企业,尚荣作为国内第一家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成为了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后面很多资本、创业者也进入这个领域,现在做这个行业的企业有很多。于是我们又前进了一步,转做整体建设了。后来这方面大家也都能做,我们就加上金融服务,提供投融资服务。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需要有外来资本帮助解决资金的问题,所以我们提供资本帮助建设、乃至运营医院。我们就是沿着这种思路,一步步做下来的。


尚荣是2011年上市的,2013年我们又重新规划制订了公司的发展路径,将公司定位为“医疗服务平台性公司”,将只做工程服务延伸为搭建平台,让医院跟我们的联系更大。这个平台不仅仅是提供医院的建设服务,还有融资服务、产品服务、流通服务,甚至运营管理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制定了10年~15年发展规划,首先要搭建好几个平台:一是把原来整个产业链打通,之前没有的资质要全部要拿到;二是搭建产销平台,做医疗耗材的集成、医疗设备的集成;三是医疗物流的平台,包括线下、线上,解决从产品到医院需要的流通渠道问题;最后是医院运营投资平台,是我们作为投资方跟医院合作的平台。


从2013年开始,我们一直按照规划路径发展。为了建设好这个平台做了很多工作,也包括一些并购和融资。尚荣医疗从刚上市时五5~6个亿的年销售额,发展到了现在年20亿的销售规模,预计未来五年销售规模还会翻一番;利润也是从原来的几千万,到现在1~2个亿的利润。资金流等财务指标及运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很健康,在细分领域还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企业,这是我们的大致情况。


【主持人】:谢谢林总,我想到一句话,一流的企业是制订标准的企业。


【林立】:企业要做好,一定要做领先者、创新者。


【主持人】:有几个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里也想请教一下各位。第一个问题,制造业旧的增长模式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动力不足,比如: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推高了制造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人口结构的老化也同时造成后续劳动力供应的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我们过去这些年来的投资推动增长模式,已经呈现一定难以维持的态势。各位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来自市场倒逼升级的困感?


【李牡丹】:这是一定有的。无论是我们自己的企业、还是整个行业,都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服务提升、产业升级。现在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人力成本的提高。同时,2018年经济低迷,对车联网、互联网这个行业影响非常大,我们也在转型。2019年,我们开始做车组服务,从车组服务做到跟人保、平安、太保、阳光这些保险公司合作,一个季度销售就增长了几个亿。所以目前来看,我们转型升级的效果还不错。


在大环境不是很友好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把握好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让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苏辉云】:不知道在场的投资人做制造业的还有多少,其实很多做制造业的企业主没有坚持,后来要么转做投资,要么把公司卖掉。当前的环境对制造业有不利的地方,第一,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这个因素对制造业影响很大,以前我们招人可以初试、复试再复试,现在初试之后不赶紧把这个人定下来,可能几天后他就签下另一家公司了,说明企业招聘的主导地位在下降。第二,租金价格上涨。我们之前在宝安新安这个位置,后来工业园升级成了产业园,租金从30元涨到100元一平米,同时员工的生活租赁成本也在上升,导致了我们付出的工资成本上升。第三,汇率。我们公司80%的产品在全球销售,所以汇率的影响比较大,15年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8.5:1,去年汇率已经达到了6.3:1。当年开始创业的时候,想法非常简单——做一些让自己满意的代表中国水平的精品,现在越做越简单,坚持在细分行业做好自主品牌,维持定价权。其实我们企业的盈利状态始终波动不大,因为我们有定价权,一个产品,之前卖40美元,升级之后可以卖54.9美元,每年做一次升级版就可以年年重新定价。我们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有能力维持定价权。很多企业用的各种财务杠杆,融资、担保这些手段我们都没有用过,企业是巴菲特最喜欢的那种“现金奶牛”。


【林立】:越单纯越好,我们尚荣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建设医院涉及钢筋、水泥这些建材,原材料涨价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有一个子公司做医疗耗材——一次性手术包,这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需要大量女工流水线操作的产业,现在也面临招工难、工资高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去年年底成立了一个海外事业部,专门寻找海外的医院建设项目。我们发现在南亚、南美洲这些地方,面临着像中国80年代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现状,我们觉得这些地方有很大的商机。去年建设的斯里兰卡陆军总医院项目是我们目前盈利最好的一个项目,利润率达到40~50%,在国内都很难达到30%。


劳动力方面,因为需要大量女工,我们在招女工很方便的地方开设分厂。比如安徽有一个高考很厉害的小镇——毛坦厂,我们在那开设了分厂招了很多陪读妈妈。


还有一个方向:设备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取代部分人工,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现在常听到一些抱怨,说制造业不好做,尤其是做原材料出口、低端代工等等,事实上我们也存在大量这样的企业。请问你们能不能给这些企业开一个药方,他们该怎样做才能够真正的迎合这个时代。


【林立】:克强总理曾经提出互联网+,我认为这个可以倒过来:产业+互联网传统产业不更新换代、转变模式,肯定越来越难。世界在变,产品要变,人的思路更要变。如果做不到像苹果影响别人产生新的消费行为,但我们可以顺应产业的变化,顺势而为。


【李牡丹】:制造型的企业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方向,以前我们的拿来主义,或者说是抄袭主义,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我们要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有全球视野,像刚才苏总说的一样,要为行业树立标杆,要在行业内有定价权,我们应该要做这样的升级。


【苏辉云】:我觉得制造业不好做,跟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有关系。这两年,金融宽松的钱并没有流入制造业,而是推高了房价,股市也分流了一部分。中国人勤劳但赌性太重,市场上几个亿的散户,把股市当作赌场一样杀进杀出。政府如果不把钱引导到制造业来,我们在全球做品牌也会相应的困难,因为我们周边配套企业的环境不改善、企业成本越来越高,他们的生存就会倒逼我们,提高原材料成本。


虽然我们一直凭借自己的定价权去削弱这些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利润也在逐渐减损。希望未来的政策真正能让钱流入制造业,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制造业。


我们自己的公司会坚持做减法,细分行业不做多元化。这虽然意味着我们销售规模有天花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把经营理念复制在不同的细分行业里面,不断地让自己的资本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


【主持人】:作为企业家,各位认为中美经贸关系从去年到现在,对企业影响实际如何?或者我们企业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做法来面对这样的摩擦?


【苏辉云】:对我们影响肯定很大。我们公司的产品40%销往美国,品牌定位在户外运动、军警、打猎,销量占比最大的是运用在打猎方面。打猎这种富人游戏,应用的产品比较高端,大部分在30~200美元。可能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手电筒能卖这么贵,当你做了专业市场分析就知道原因了。当狩猎的时候照明工具不亮,就可能变成动物追你,可能在野外就回不来了。


如果贸易摩擦导致中美经贸关系非常恶劣,40%的销售额影响是很大的。不过还好,两个国家已经在和解,危机逐渐化解。怎么应对中美关系?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卖我们的产品,东边不亮西边亮。如果我们做最坏的打算,美国40%的市场份额舍弃掉,其他国家比如俄罗斯、越南等,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销售增长,而不会让我们过分的忧虑。毕竟没有贷款,没有杠杆,就算销售额减少到原来的60%也不是致命打击。


【林立】:我们子公司一次性手术包95%以上都是出口,如果真的发生贸易战,确实还是会受很大影响。但是博弈归博弈,双方最终还是会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美国还是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而对我们的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把国内的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尽量消除这种影响。


前些年我们在美国开拓的市场比较多,我们的客户多是像杜邦这种大的跨国医疗耗材供应商。现在我们也开拓南美、拉美、亚洲这些市场,把风险分散一下,客户不要太集中。但是总体来讲,对中美关系我还是有信心的,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都会权衡谁离开谁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双赢是最好的结果,双输的行为还是损人不利己的。


【李牡丹】:鸿利智汇的LED封装、车灯,这次没有遇到很大的冲击,像刚刚苏总说的,朗恒的手电筒有定价权,在全世界销售数一数二,我们的灯在美国、德国也是数一数二的销售量,所以目前还好,没有遇到非常大的冲击。


说到影响,我们是一个大国,在各支柱产业链里面,中层的产业链是做得最大的,并且有非常强的基础设施支持。今天我们在场的都是比较好的企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倒闭了,为什么倒闭?


首先,成本已经不占优势。现在人工工资上涨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会再下降。随着中国人工、租金成本的提高,很多外资企业转到比中国更落后的国家去,比如印度、越南、老挝等等,于是很多企业当工人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开始裁员,没过多久又面临倒闭。


第二个,这次贸易摩擦,美国提高了高科技产品的准入门槛,这个影响也很大。以前欧美有很多企业要来中国投资、生产,大家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人口红利的大蛋糕、大市场。把这么大一个市场分给外资,中国必然要求对方把技术作为利益交换。所以我们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快,就是利用了别人的技术做了自己的事情。随着中国的强大,美国逐渐觉得这种交换不公平,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如果企业顶不住压力,就可能在这次的产业升级或者贸易摩擦中被淘汰,所以我们要非常有危机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那一天,全中国人民这才意识到芯片等高科技领域,都是美国拥有绝对主导的霸权,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怎么办?我希望目前在座的所有企业家,一定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向全世界看齐,而不仅仅局限于今天获得的一些小小的成就。


【主持人】:实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今后,中国将一步步的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前进。千里虽遥远,积跬步可至。祝各位的企业在下一个10年仍然领跑,也希望下一个10年涌现出更多的朗恒、鸿利智汇、尚荣医疗,因为这样我们凤翔就可以选出更多的好公司,带给大家更好的回报,谢谢各位。


站在2019年这个新的起点,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需要更多实干奋进的企业,也需要广大具有长远目光投资者的参与。我们期待各位都能在自己的事业和投资上取得辉煌的发展和进步。谢谢各位!  

一键咨询